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深层元凶:腰方肌激痛点

半岛体育官方入口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半岛体育官方入口 > 新闻动态 >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深层元凶:腰方肌激痛点
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深层元凶:腰方肌激痛点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1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77

晨起翻身腰部剧痛?久坐后站起腰部僵硬难忍?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对此绝不陌生。这一常见腰痛问题,常被归咎于横突局部炎症。但临床真相指向了更深层的结构——腰方肌及其潜藏的激痛点。

一、腰方肌:你腰部的深层稳定器

精密解剖:

位置: 深藏于竖脊肌深面,腰椎两侧。

附着点: 下连髂嵴与髂腰韧带,上达第12肋骨内缘及第1-4腰椎横突尖端。

纤维方向: 浅层纤维斜向外上,深层纤维垂直向上。

核心功能:

侧屈主力: 单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弯曲。

稳定腰椎: 双侧收缩强力稳定腰椎,尤其在负重和站立时。

辅助呼吸: 固定第12肋,协助吸气。

抬升骨盆: 单侧收缩可轻微上提同侧骨盆。

图片

二、精准触诊:定位腰方肌

侧卧位触诊:

患者侧卧,下方腿伸直,上方腿屈曲放松。

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,触诊手置于髂嵴上方、竖脊肌群外侧缘。

嘱患者轻微抬髋(仿佛将髋部推向天花板),可感受到腰方肌收缩绷紧。

图片

三、激痛点: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隐形推手

腰方肌是激痛点(TrP)的高发区,尤其常见于髂嵴附着处上方(主激痛点)及第12肋附着处下方(次要激痛点)。

激痛点如何引发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?

张力异常增高: 激痛点使腰方肌持续痉挛、紧张、缩短。

过度牵拉附着点: 肌肉异常张力直接、反复地牵拉其附着点——腰椎横突尖端(尤其是L1-L4)。

局部损伤与炎症: 持续的异常牵拉力导致横突尖端骨膜、筋膜、韧带等软组织产生机械性损伤和无菌性炎症。

疼痛循环: 横突附着点的炎症和疼痛刺激进一步加剧腰方肌痉挛和激痛点活性,形成恶性循环。

神经刺激: 极度紧张的腰方肌可能刺激或压迫附近走行的脊神经后支外侧支(支配区域感觉),加重疼痛并向臀部、腹股沟区放射。

图片

本质: 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疼痛根源,常非横突本身'原发性'病变,而是腰方肌激痛点导致肌肉功能障碍,进而机械性损伤其附着结构(横突)的结果。横突区域是'受害者',激痛点所在的腰方肌才是'始作俑者'。

四、关键治疗:精准打击腰方肌激痛点

激痛点压力释放:

定位: 精准找到腰方肌上的压痛点(激痛点),常伴局部紧张条索或结节感。

手法: 患者俯卧或侧卧,治疗师用拇指、指尖或肘部,垂直肌纤维方向,施加平稳、持续的压力(通常3-4kg)于激痛点,直至张力明显降低或压痛显著减轻(约30-90秒)。配合患者深慢呼吸效果更佳。

深层按摩与横向摩擦: 沿肌肉走行进行深层按摩,或在横突附着点处进行适度的横向纤维摩擦,促进炎症消散和组织修复。

图片

五、主动康复:牵伸紧张腰方肌

侧卧位牵伸(被动/主动):

患者侧卧,下方腿屈曲,上方腿伸直。

治疗师一手固定其骨盆,另一手将患者上方手臂缓慢向头顶方向牵拉,引导躯干侧弯,感受腰部外侧牵拉感(被动)。患者也可主动将手臂上举过头并向对侧弯曲躯干(主动)。

关键: 保持骨盆稳定,避免旋转或抬起。维持牵伸30秒,重复3-5次。

图片

站立位牵伸:

双脚分开站立,牵伸侧手臂上举。

身体缓慢向对侧侧屈,同时将髋部向牵伸侧顶出,感受腰部外侧牵拉。

可配合呼吸,呼气时加深侧屈。维持30秒,重复3-5次。

图片

牵伸要点: 动作缓慢、轻柔、无痛,专注于腰外侧的牵拉感,充分配合呼吸(呼气时放松、加深)。

康复关键:从局部松解到整体稳定

解决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,必须突破局部炎症处理的局限。腰方肌激痛点的精准松解与肌肉张力的恢复,才是解除横突牵拉损伤的关键。当疼痛缓解后,强化核心稳定性训练(如腹横肌、多裂肌)以维持疗效,预防复发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以军封锁黎巴嫩机场大半年, 运20直接无视禁令, 以色列都不敢吱声
下一篇:微小说: 二婚的痛